中醫藥食首重氣與味,其中「氣為陽,味為陰」。依四季變化,於是藥食有寒、熱、溫、涼「四氣」。依五行所屬,藥食有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「五味」之別。
就「四氣」而言,若以陰陽歸納,則寒、涼屬陰,溫、熱屬陽,藥食的這一屬性是與疾病的屬性相對的。寒涼之藥能治療陽證、熱證,多具清熱瀉火之功;溫熱之藥能治療陰證、寒證,多具溫裡補陽之功。也即是《黃帝內經》中所說的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的治病原則。
就「五味」而言,辛味能散能行,具有散表邪、祛風寒、行氣血、散結開竅之功;甘味能補能緩,具有補益、和中、緩急之效;酸味能收能澀,具有收斂固澀之功;苦味能燥能泄能堅,具有清熱、瀉火、燥濕、降泄作用;鹹味則能軟堅潤下,具有軟堅、散結、瀉下之功。
五味與五臟的對應規律為「心喜苦味,肺喜辛味,肝喜酸味,脾喜甘味,腎喜鹹味。過食苦味,會使皮膚乾燥而毫毛脫落;過食辛味,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;過食酸味,會使肌肉堅厚、口唇皺縮;過食甘味就會使骨骼疼痛、頭髮脫落等等。